标准服务与政策法规
牵头组织编写“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中国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与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建议》等专业性指导文件。
2016 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协会正式取得团体标准制定资质,成为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首家成功注册的茶叶社团组织。2018 年4 月,协会正式成立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目前,协会标准服务已形成以团体标准为重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协同推进,国际标准积极参与的综合服务工作体系。
积极争取政府委托职能,完成民政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民委、农业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委托或交办的数十项工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5年协会加入国际茶叶委员会,成为唯一代表中国茶叶行业的成员单位。协会积极参与了各项国际茶叶事务,不断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在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为会员单位搭建国际贸易交流平台。
协会多次参加国际茶叶会议,目前已与众多涉茶国际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FAOIGG)、国际茶委会(ITC)和欧盟茶委员(ETC)等,以及主要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的茶叶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信息互换机制,还与英、法、俄、澳、印度等国行业组织共同签署了“世界茶业合作备忘录”。
行业统计分析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进行行业调研,分茶类、分区域、精细化分析行业产销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针对建议,为各成员单位了解行业总体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与发展建议。同时,协会根据行业建设与茶叶经济发展需要,开发并定期发布中国茶行业相关价格指数,并连续多年编撰《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在政府决策、企业规划、投资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展览
本着“共谋行业发展、搭建产销平台、推动交流合作”的原则,协会同全国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会员单位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带动了跨区域的茶叶消费,促进了举办地茶叶经济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供助力。经过多年培育,松阳银猴茶叶节、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横州)国际茉莉花茶节、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白茶大会等多项茶事活动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茶界的知名品牌活动。
北京国际茶业展
历届“北京国际茶业展”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展品品类最齐全,种类最繁多,国际化程度最高,观众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茶业博览会,在全球茶产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2 年举办首届以来,每届参与观众累计人数达10余万人次,专业采购商2.5 万人次,现场成交额突破6 亿元人民币,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中国茶业经济年会
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前身为中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始创于1984 年。2004 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茶业经济年会。
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是全产业、超大型、综合性、多视角的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盛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全国主要产茶区地市级以上政府联合主办。历届年会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举办地、茶叶产销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业已成为行业内最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茶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茶业品牌建设,为中国茶叶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技术服务与咨询
协会全面深化在产业建设指导方面的专项服务能力,牵头组织编写《中国茶叶产业“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我国茶产业发展进行前瞻性规划;为茶叶产区政府编制《茶叶市场提升与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同时,为行业内多家企业提供业务提升和拓展咨询等服务,有效创新会员服务版块。
社会责任与食品安全
在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茶叶是脱贫奔小康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协会通过精准定位、长远谋划、重点突破、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全力推动茶产业由“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向“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转变。
维护行业权益
茶叶质量安全始终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行业突发事件,协会都在第一时间与各相关方联络交涉,公开发表说明解读材料,有效多次化解舆论危机,避免了社会误解和不必要的消费恐慌,“坚决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推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制体系建设完善。
信息交流平台
协会拥有《茶世界》、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多种信息服务窗口;官方网站多次改版升级并搭建会员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众多信息服务和在线产品,使信息工作走上多维、系统、精准的服务并行之路。
信用评价与行业自律
协会坚持发挥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健全行业信用体系版块,积极推行业自律公约和道德准则,研究完善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协调处理各类行业纠纷,推进地区间沟通对话和协作互信,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专业培训
协会已形成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别的行业人才培训和技术专项服务体系,自主编写了培训教材,设计并制作了培训课件与评审用具,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国内多地及海外建立工作站,为国内外茶行业培养了万余名专业人才。近年来,我会还数次应邀赴人民大会堂为全国两会和相关会议的茶事服务进行专业培训辅导。